精液异常的原因有哪些 男人做好这些检查

来源:福州东方医院时间:2019-02-13 14:35

  精液异常的原因比较复杂,有可能是性传播疾病引起的精液异常,也有可能是腮腺炎引起的精液异常,精液异常也有可能是生殖器官炎症引起的,泌尿生殖系统疾病,也是导致精液异常的常见原因,需要了解引起的具体原因,并且要做好护理工作,引起精液异常的原因有哪些?

  一、性传播性疾病引起精液异常

  性传播性疾病者一般表现在精子活动率下降,这与附性腺功能的紊乱、特别是与附睾炎有关。不可忽视的是解脲支原体、沙眼衣原体感染在临床很常见、危害性极大,而且这些感染早期可无明显症状,更有一定的隐蔽性。

  二、腮腺炎导致睾丸的生精异常

  腮腺炎病人中有4.4%合并有睾丸炎。睾丸炎显着影响精子质量,增加无精子症的发病率,特别是双侧睾丸炎。无论是单侧或双侧睾丸炎,精液分析异常者增加,均对生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。

  三、睾丸生理改变

  睾丸损伤常伴有尿道症状,睾丸扭转尽管发病率不高,假如发病多并发无精症和少精症。附睾或睾丸炎也是常见的疾病,这类病人的精子密度和活动率显着低于无这种病史的人,附性腺炎症的发生率也较高,这些因素都是常见的导致睾丸生理改变的病因。

  四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

  前列腺炎,尿道炎等假如久治不愈,会累积睾丸的病变,导致精液的天生异常。同时由于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主要成分之一,所以前列腺有炎症,精液的质量肯定会下降。而且前列腺炎,尿道炎等泌尿生殖疾病会相互影响,导致病情反复不断加重。如排尿困难、尿频、血尿等症状,应该排除精囊炎、前列腺炎。

  那么男性精液异常的检查方法是什么呢?

  造成男性精液异常的主要原因有,男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,如前列腺疾病,性病,睾丸疾病等,同时经常熬夜、嗜好烟酒、长期久坐、长期使用笔记电脑等都有可能造成男性精液异常。

  如何检查男性精子异常1、男性精液异常要进行精液分析:

  此举有助于了解男性生育力,是不育症的必查项且,检查内容包括色、量、液化时间,酸碱度、精子计数、活动力、存活率及形态,这是检查男性精液异常的首要步骤。

  如何检查男性精子异常2、体外异种授精实验也是检查男性精液异常很重要的:

  即使常规精液分析完全正常,但有时仍不能完全代表精子的授精能力。体外异种授精实验可更准确地估计精子的受精能力,看是否男性精液异常,对判断男子生育力极具价值,常用者是人精子穿透仓鼠卵子的异种授精实验,以正常生育者的精子作为对照,这是男性精液异常的检查方法。

  如何检查男性精子异常3、前列腺液检查是检查男性精液异常的方法:

  正常为乳白色、偏碱性,高倍镜下可见满视野的微小、折光的卵磷脂颗粒,少许上皮细胞、淀粉样体及精子,白细胞数大于十,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加,甚或见到成堆脓细胞,卵磷脂颗粒显著减少,这也是检查男性精液异常的方法。

  怎么提高精子活力?

  方法1:注重养生

  男性保健养生是极其重要的,男性养生一是注重调整饮食结构、充养肾精;二是减少对肾精的耗损。结合中西医治疗男性疾病的医生说,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,肾精又称为先天之精,主要来源于父母,并在出生后不断得到后天饮食等的滋养和补充。特别是自身肾精不足的,如果注重后天的调养,加强对肾精的补充和养护,是非常有效的。

  方法2:提倡卫生的性生活

  生殖道感染对精子的活力产生很大的杀伤力,精液被感染后会显著影响精子的活力,就好比将鱼养在污水里一样。临床分析,年轻人的感染机会主要来源于不洁性生活以及桑拿之类的活动,因此性生活必须是安全且卫生的。还有发生生殖道感染后也应及时看医生,不要随便地找点药来吃一吃,敷衍了事。一旦错失了治疗良机,形成慢性生殖道感染,更会增加治疗的难度。

  方法3:调整起居

  由于目前人们的工作确实较紧张,应酬较多,但一些不良的生活起居习惯会导致精子的活力下降,如生活不规律、饮食嗜辣、久坐等。因此,应注意不嗜酒、辣,不穿或少穿牛仔裤,不洗或少洗桑拿浴,避免高温和辐射的工作环境等。精子是十分娇嫩和脆弱的,它的生长环境对温度的要求一般要比体温低1-2摄氏度。所以,应该保持充沛的精力,给精子提供适宜生长和生活的环境。

  方法4:慎用补品

  阳虚患者服用补阴药物,后果还不算太糟糕,但阴虚患者误服温阳药物就会火上浇油。而且,补品是有适应证和禁忌证的,必须在验证体质并在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补品,否则可能会出现阴差阳错的结果,加重病情,危害生育。

  福州东方医院温馨提示:如果您有任何疑惑请点击咨询在线专家

  福州市医保定点医院,全面实行网络、电话预约服务,预约成功免专家挂号费、指定专家、优先就诊。

24小时男科专线:0591-83510000 医院地址: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82号融都国际大厦(省立医院旁)
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备案号:闽ICP备11015845号
(鼓)医广[2018]第05-24-20号